他是肖邦音乐作品的最佳诠释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鲁宾斯坦 钢琴家 他是肖邦音乐作品的最佳诠释者

他是肖邦音乐作品的最佳诠释者

2024-06-02 0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阿图尔·鲁宾斯坦出生在波兰罗兹市,

他的父亲是从事纺织业经营的

犹太企业家。

鲁宾斯坦是家中6兄妹中最小的一个,

从小他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襁褓之中时,

他就显现出令人惊奇的音乐天赋,

3岁时被视为音乐神童,

4岁时,父亲带他离开故乡前往柏林,

让他在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

监护下学习音乐。

1899年,

12岁的鲁宾斯坦首次在

约阿希姆指挥的乐队配合下,

演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引起世人瞩目。

当时享有世界声誉的

波兰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

对他的演奏给予高度评价,

从那以后,

他便开始经常与一些名声显赫的

大演奏家同台演出。

站在听众面前的鲁宾斯坦

确实是一位音乐奇才,

他长着一双张开指距,

能够容纳键盘上12度音程的巨手,

使他能随心所欲地

演奏任何式样的高难作品。

而且他还具有超常的记忆力,

能将几百首钢琴乐曲存储在脑海中,

无论是哪一位作曲家的作品,

只要稍加视读,便能够登台演奏。

即便是那些陌生冷僻的作品,

他也只需在赶赴下一场音乐会的途中,

将乐谱稍读上几遍,

便能轻而易举地在演奏会上呈现出来。

其惊人的才华和充沛的精力

常使人大为震惊,

且不得不为之叹服。

经常与他合作演出的

指挥家爱德华·范·雷蒙曾说过,

鲁宾斯坦是

“唯一的一位可以在半夜里叫醒,

接着能演奏38首主要钢琴协奏曲中的

任何一首的钢琴家”。

号称是钢琴界的“段子手”

因为性格活泼外向,

鲁宾斯坦也号称是

钢琴界的“段子手”。

在他刚成名时,

有一回他在伦敦开演奏会,

一位音乐迷因为买不到票,

急着在会场前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出售票。

“您有位置吗?

可不可以卖给我?”

年轻人问。

被问的正是鲁宾斯坦。

鲁宾斯坦很诚恳地告诉他:

“别说卖,送都可以!”

年轻人欣喜激动地说:

“您的位置在哪里呢?”

鲁宾斯坦笑着回答说:

“就是弹钢琴的那个座位。”

鲁宾斯坦还经常到

好友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

一次,

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

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

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

近景是

一张桌子、

一瓶葡萄酒、

一把吉他。

当看到毕加索画了

将近50幅同样的作品后,

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

“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

难道你不厌倦吗?”

毕加索反问道:

“你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

难道你不知道,

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

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

每天虽然看同一瓶酒,

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

看到不同的酒瓶,

不一样的桌子,

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

在我的眼睛里,

这一切都是不同的。”

听完这句话后,

鲁宾斯坦深受启发。

从此以后,

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作品时,

皆可弹出不同的韵味。

后来,

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突然便开窍了!

在自己的音乐会上,

我一次次地重复弹奏

同一部作品,

但我总有种感觉,

似乎我是第一次演奏它们。”

对肖邦的音乐有权威性理解

1906年,

19岁的鲁宾斯坦离开欧洲,

漂洋过海,踏上美国领土,

与那里的费城交响乐团、

纽约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

三个月的时间,

他在美国各地共演出75场,

获得巨大成功,

同时跻身于优秀钢琴家之列。

1932年,

45岁的鲁宾斯坦

和23岁的安妮叶拉结婚,

婚后有了家庭的压力,

鲁宾斯坦开始了

一段自我追寻的阶段。

他带着全家隐居到

法国东南方的山中小屋,

晚上点着蜡烛重新思考练习。

经过三年时间的苦练,

再次公开演出时,

他赢得了世界一流钢琴大师的誉称。

后来,

鲁宾斯坦在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时说:

“我不想让人们在我死后对我的孩子说:

‘你父亲本来可以成为一位

多么了不起的钢琴家啊。’”

鲁宾斯坦是肖邦音乐演奏史上

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对肖邦的音乐具有权威性的理解,

他所演奏的肖邦在当时

被人们誉为“最正宗的肖邦”。

他录制了很多唱片,

尤其是肖邦全部作品的唱片,

已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他录制的贝多芬的5首钢琴协奏曲,

也是一份贵重的遗产。

他的演奏曲目浩如烟海,

他一生录制了200多张

钢琴音乐的唱片,

销售量超过1000万张以上,

是有史以来唱片销路最好的

钢琴演奏家。

除此之外,

他还是一位非常全面的钢琴家,

他对不同时代、

不同国家作曲家的作品

都有着深刻的研究,

并能将其同样演奏得精彩绝伦。

他不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

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而且还赋予了作品深邃的音乐内涵,

他使弹奏技巧和乐曲诠释

都达到了钢琴演奏艺术的极致程度。

演奏生涯长达八十二年

鲁宾斯坦十分注重

乐曲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他反对那种

由于害怕弹错音

而变得谨小慎微的演奏,

主张在演奏中不必花费工夫

去纠缠每个音的细致与清晰,

过分追求完美无瑕的演奏,

完美的演奏应该是

把正确的音乐形象传达给听众,

听众不可容忍的是

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歪曲与偏差。

鲁宾斯坦的演奏曲目

贯通古今、包罗万象,

从巴洛克到20世纪的钢琴作品无不涉及。

鲁宾斯坦也是一位不多见的、

热心于演奏20世纪西方现代派音乐作品的

杰出演奏家。

他是将现代派音乐

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

联结起来的纽带。

他超群的演奏技艺,

使不少驰名的现代派作曲大师

为之倾倒。

他们都写作过技巧艰深,

难度极大的钢琴作品,

请他演奏。

在鲁宾斯坦的保留曲目中,

有两首演奏难度最大的乐曲:

一首是斯特拉文斯基根据

他的舞剧《彼得鲁什卡》的音乐

改编的钢琴曲,

还有一首是巴西现代作曲家维拉一洛博斯的

钢琴曲《路德波玛》,

这是专门为他一个人写的,

任何其他人无法演奏。

他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演奏过,

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是一位世界主义者,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能说八种语言。

在不同的时代,

他分别在波兰、德国、

英国、美国、西班牙

和瑞士等国居住生活,

国际上的高层人士喜欢与他交往,

被他的谈话所吸引,

并授予各种荣誉。

鲁宾斯坦认为采用何种演奏方法

主要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要求,

演奏者只是将作品的音乐含义表现出来。

因此,他的演奏

总是围绕着自己对音乐作品的

整体理解而展开诠释。

鲁宾斯坦的精力也

超乎寻常的旺盛,

从首次公开举行钢琴演奏,

到等到他的演奏生涯结束,

岁月已逝去了八十二年。

鲁宾斯坦毕生献身于钢琴艺术,

1970年,

83岁的他还经常出现在舞台上;

1976年4月举行告别演奏会,

89岁高龄的他宣布退出舞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